讲座主标题 :《现观庄严论》研究
讲座人 :施东颖
讲座地点 :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2号楼106室
讲座时间 :2015-04-30 10:00:00
讲座人介绍 : 施东颖
讲座内容介绍 :
《现观庄严论》为《般若经》之纲要,在印度晚期大乘佛教思想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该论没有汉文译本,因此汉地佛教在继承印度般若中观思想的过程,偏重对般若“空”义的阐发,而对《般若经》中所蕴含的以“境、行、果”为纲要的修行次第,不够重视,这导致汉传佛教在教理方面重视般若义理的探求,忽视修行次第的设计。在藏传佛教史上,以龙树为代表的般若中观思想,随着般若类经典的陆续传入,受到极大的重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迄至宗喀巴,形成了以继承龙树、佛护、月称一系中观应成派为宗旨的格鲁派。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对印度佛教史上深观与广行两大思想体系,进行了分析与综合,把中观应成派思想“作为最正确、最究竟、最圆满、最深刻的佛教思想来阐扬。”在对般若性空义理的阐释中,宗喀巴批判总结了以往的种种错误观点,深刻阐明了“缘起有”和“自性空”的辨证关系,其理论核心可以概括为:“由于‘自性空’,才能‘缘起有’,因是‘缘起有’,所以‘自性空’。”这就是说,要辨证地看待“空”与“有”的关系,“既要承认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存在,但也要破除不能认为存在就必定有自性这个极端;既要承认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无自性的,但也要排除不能认为无自性就意为根本什么都不存在这个极端。要懂得因为是空性才能是缘起,因为是缘起才是性空的真理。”这就是格鲁派的中观正见。以此观点为指导,宗喀巴吸收融合了阿底峡的“道次第”学说和《现证庄严论》中所揭示的菩萨修学广大行的次第,指出了一条以正确理论为指导的佛教修学之路。它把般若智慧贯穿于次第井然的修学实践中,对般若义理的理解不是停留在进行哲理的思辨,而是化为广闻多学、利益众生的实践之中,这对于正确修学佛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