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3月4日首映,单日票房2241.3万,票房和排片比皆不占优势,但随后周末两天票房猛涨,票房和排片比在《荒野猎人》上映前基本都是一路上涨。截止3月19日晚,《疯狂动物城》在国内坐收票房累计10.3亿,超过《功夫熊猫3》成为国内动画电影票房新冠军,成功实现了票房的逆袭。
影片上映后在新媒体平台上《疯狂动物城》持续引发热议和关注,在新媒体平台口碑发酵后,电影票房持续上涨,再次让人们看到好口碑引发的票房奇迹。而新媒体时代下口碑效应对影片着实惊人的影响力,也带给人们反思和思考。
《疯狂动物城》票房之所以能成功逆袭,其一自然是影片品质过硬,其二则是新媒体时代下口碑的发酵效应带给影片的影响。具体分析为以下三点:
一、剧情曲折跌宕,主题隐喻丰富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动画片是孩子们的专利,但《疯狂动物城》却是一部适合全年龄观看的影片,它曲折跌宕却不失喜剧效果的剧情、内涵丰富的主题隐喻受到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欢迎。
《疯狂动物城》将动物拟人化不算新奇,但让动物住进现代化大都市,将沙漠、雪地、雨林、都市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新颖和创新的感觉。无论从剧作、技术还是整体呈现出来的效果来看,《疯狂动物城》都堪称是一部伟大的动画作品,甚至把很多真人电影抛在身后。
一部好的动画片能够征服所有年龄层的观众,之所以将《疯狂动物城》称为好的作品是因为它真正做到了这点,它内涵丰富的隐喻主题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得到反思、引起共鸣。孩子们从影片中看到动物的可爱,主人公兔朱迪勇敢、不屈服于恶势力的精神;兔朱迪为梦想打拼,远离家乡,经历酸甜苦辣的这些细节能够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共鸣,也激励着他们不断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影片消除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的天然对立,让两者在同一个城市居住,并且侧面反映很多社会现实问题,让成年人能够对种族融合、文化多元等更深层次的寓意做出反思。
影片主体结构是一对性格迥异的搭档破获一起复杂案件的故事,但故事中紧张与搞笑交织。创作者在似曾相识的故事中通过新鲜的剧情制造悬疑,加上不同性格的动物和搞笑情节,让观众紧跟剧情的发展,在愉快的气氛中看完整场电影,并给观众留以深刻的印象。在笑中反思,这是现如今大多数观众希望通过电影所得到的,而《疯狂动物城》却做到了,这也是它受到大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二、影片细节细腻,引起讨论空间
不得不承认《疯狂动物城》是一部细节足够细腻的电影,它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讨论空间。那些主创们预埋的梗,那些不易让人察觉的彩蛋,都是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进行二刷、三刷的原因。
在《疯狂动物城》上映期间,互联网上有很多解读影片中那些细思恐极细节的文章,这些文章也在新媒体平台上被大众大量转载,从而引发热议,很多看过影片的观众惊呼自己就像从未看过这部影片一样,再次带动了影片的票房。我们在看关于影片中这些细节分析时也不得不感叹主创团队们高度严谨,注重细节的精神。
例如动物城里大部分出现的广告牌子都能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品牌相对应;在不同国家上映时ZNN里的主播是不一样的;失踪的肉食动物们都是在各自种群分布地区被抓的等等这些影片中的细节都值得让人再细细品味这部电影。还有影片中的一些成人真相,让观众在影片中找到自己,引起共鸣。
《疯狂动物城》的制作足足花了五年的时间,为了能够全息呈现动物城,创意团队不惜全员开往肯尼亚进行动物考察,动画设计师还精心设计了不同动物的体态与动作,主创团队用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搭建了一座童话的乌托邦。
三、新媒体下的口碑效应
《疯狂动物城》实现票房逆袭,除了影片本身质量高之外,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口碑效应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在新媒体日趋占据主要传播地位的时代里,口碑的发酵效应越来越成为一部电影票房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去年《大圣归来》上映时,首日票房只有2000多万,但随着网友们的口碑效应,最终,该片票房接近10亿。而《疯狂动物城》的公映,这一效应再次发挥了作用。
《疯狂动物城》不是续集,不是热门作品,且中美同步上映,所以在3月4日前普通观众很少有人对其了解及期待。从新浪微博“想看日榜”上可以看到,在上映一周前,排名才第五,到了上映前一天,想看的人数和话题热议度也不高。但是上映后,每日“想看”人数迅速攀升,从3月6日起,该片蝉联“热议日榜”冠军12天,话题和讨论也直线上涨。影片相关内容也一度在微博和朋友圈被大量转发。
另外,这部影片还有时下最卖座的元素——搞笑,在网络时代下格外易于传播。以树懒为代表的梗被脑洞大开的网友不断拿来写段子、创作同人图在微博和朋友圈发布,不去看看电影的话,似乎就跟不上大家的话题了。而且,使用新媒体的人也恰好也是影片的主要受众,从而使观影人数增多,带动了票房的增长。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具有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泛的特点。在新媒体逐渐普及的时代,这种在新媒体传播下引起的口碑效应足以给电影带来重要的影响。
《疯狂动物城》这部电影作品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思考,不仅是对影片的制作、传达的主题以及相关的创意的思考,还有对传播媒介给传媒产业所带来的影响的思考。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