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置身在博学侧楼一层,你会嗅出这样一股灵动的气息,看到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会有激烈的交谈,也会有一拍即合的默契。因为某种情结,他们会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陈放着属于他们的标识:摄像机,吉他,服装,宣传册……他们与我们是同龄,却做着和我们不一样的事情。当然,简繁就是其中一员。
关注简繁服饰已久,它的公众号里会经常提到这样一句话: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不尝试不努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多么好”。正如这句话本身所传递的力量,它背后的创业团队,正是这样一群倔强的,敢走不寻常之路的年轻人。
简繁服饰是一个致力于打造大学生风格的品牌,在主打手工定制,定制班服的特色业务的同时,还推出线下试穿的服务。如今,正是简繁走过的第一个年头。就读首经贸国民经济学的研一学生郑炫圻正是简繁服饰的创始人之一。
在首经贸上本科的郑炫圻得到了保研的机会,在过渡到研究生的时期,他想尝试做一些打上自己烙印的事情。在传统观念里,我们总把服装业和设计师联系在一起,为何他会选择这样的领域?大学期间,他和同伴参加了创业项目的大赛,“跨界”无疑成为其中的亮点,不选择在银行亦或是任何一份安逸的工作,他选择了“冒险”。虽然他的创业项目策划得到了认可,但是也有来自外界的反对声音,有老师,同学和行业人士对服装业未来发展的不看好,也有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无数案例,顶着这种压力之下,他选择坚持和寻找优势。出生在做服装业家庭里的他,从小对服装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这意味着在拥有热情的同时也具备了渠道和资源,他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市场预测和宏观把控上更胜一筹。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在传统行业上增加一些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增加亮点,焕发生机。在基于理性的思考之下,他跨出了第一步。
在创业初期,他面临了很多十字路口的选择和道路上的种种艰辛。注册公司时正值北京闷热的夏天,来回辗转于多个部门更多是对心理上的冲击。难熬的阶段挺过来了,但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郑炫圻承认道,对创业的迷茫和焦灼来源于未知,很多事情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如此简单,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变数。比如,去年十一月六号,在北京IBI讲堂上,简繁正式推出了第一次的冬季新品发布会,可是在后面的试运营阶段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一方面他发现自己的客源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来自校外的年轻消费者,是走出去还是扎根于学校?另一方面,他发现当初的风格定位是休闲式中国风,可在真正的执行中,在技术上和市场上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经过与合伙人的多次开会和探讨,以及发放了关于中国风消费偏好的调查问卷之后,他决定在抓住校内资源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开拓校外市场,不做同于Zara,H&M等快时尚品牌,通过人性化的服务,真正和大学生结合起来。经过3月和4月的产品调整和转型,他们推出了重于设计的班服定制,现在他们的客源已经扩展到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以及中央名族大学等众多高校,在营业额上有了新的突破。
在校的创业者相比较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有一定经验的创业人士来看,往往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平衡学习与工作;遇到问题如何学着不心浮气躁;当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需要来袭时如何做好掌舵人;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如何审时度势,把握好机遇,完成漂亮的跳跃。郑炫圻说,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全新的初体验,在与困难的交手中,他完成了一次次的蜕变,练就了一定的心理承受力,遇到事情不在毫无头绪的焦灼中度过,而是以更高效的要求寻找解决办法。
当我反复问道哪怕失败了,他是否后悔于今天的选择时,他坚定地告诉我说“不”:如果害怕失败,就会有太多的牵绊。人的一生有若干个十年,除去学习读书和退休养老,回头看,真正的奋斗也就在于这十年,为何不尽力把自己的全部能量释放出来。失败一定会有,但失败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倔强来源于信仰。创业已不仅仅是证明自我的方式,更是在历练中培养出一种信仰,这种信念的热力可以使自己感到温暖,在走以后的路途中,更加坚定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