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晚,随着掌声响起,首映礼的舞台在同学们的意犹未尽中完美落幕了。首映礼,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那背后却有着许多我们不了解的心血付出。
整个首映礼是由文化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举办,共分为三场。同学们用自己微电影的宣传海报将现场精心布置,文化与传播学院的郭媛媛老师还请来了各界的专家前来助阵。此次首映礼上共放映了由传播学班、媒介经营管理1班以及媒介经营管理2班制作的14部微电影。
对于第一次参与微电影制作的同学们来说,在制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预料不到的问题,也会留下许多难忘有趣的回忆。记者独家采访了《拾味》、《谁动了我的香水》、《不要说话》以及《茹烟》这四部微电影的导演杨爽、张戌辰、孙之冰、卢英男,通过她们来了解这次微电影制作背后的故事。
主题题材的来源是从看过的影片中借鉴学习
这四部微电影虽然主题类型各不相同,但从采访中发现,灵感都来自其他影片。根据采访记者了解到,《拾味》是翻拍自日本的美食剧《孤独的美食家》,模仿该剧的题材形式,以美食为拍摄对象,但是要换成学校食堂里的食物并且要编造符合学校背景的故事。《谁动了我的香水》则是因为看了日本电影《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借鉴他们多视角多发展线的思路,再依照这次的校园轶事主题拍摄。《不要说话》是三个故事的综合:生活大爆炸里的拉杰,悲剧色彩的喜剧人物、《伤城》里一句谣言对一个女孩的伤害以及莫泊桑的《一个修软椅垫的女人》,一次小小的温暖足可以让一个人卸下新房。而《茹烟》则是因为卢英男特别喜欢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了很多次得到的灵感。
有限的设备资源给拍摄带来了不少麻烦
虽然学院老师给了同学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学校也有很多专业的设备可供使用。但毕竟资源有限,并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剧组,这可给剧组带来一些麻烦。然而同学们都很机智地用一些随处可见的简单的工具代替缺少的资源解决了这些问题。“因为没有专业打灯设备只能用宿舍的台灯和手机的手电筒”张戌辰笑着说。还有由于没有移动轨道就用有滚轮的行李箱充当轨道,以及用毛巾来降噪,甚至还有为了减少噪音演员在被窝里配音的各种奇思妙想的窍门。
为了拍摄出满意的镜头付出了许多时间与精力
在电影中,任何一个完美的镜头都不是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就可以拍出来的,这一点四位微电影的导演都深有体会。首映会的现场很多观影的同学都觉得《茹烟》的画面很美,也确实呈现出了时空穿越的效果,对此卢英男表示“场景的还原很不容易,现代戏的场景比较容易取,但是民国部分的戏,取景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了这个我们也跑了很多地方,尽量做到还原,尽量避免穿帮镜头。”而《不要说话》中在影片开头:当女主角说道“或者我消失”的时候一辆车路过她就像真的消失一样,这个镜头也获得了老师与同学们的赞赏。当然这也不是简简单单就拍出来的。“这个镜头拍了一个晚上一个中午,最后还借了长焦补拍,在首映完后还补了高帧镜头。”影片导演孙之冰说道。
拍摄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有趣且难忘的事
因为整个微电影从导演到场务等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关系要好的同学,片场的氛围就比较轻松。对此杨爽与张戌辰都觉得“拍摄现场很欢乐”。在被问到片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杨爽提到他们在拍咖喱饭那场戏时,因为拍摄的时候是分天和分机位拍的,所以经常控制演员到底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不吃,以至于一共买了将近10份薯饼咖喱饭,所以拍完后她自己吃了很多。“我再也不想吃了”杨爽说完后无奈地苦笑。对于难忘的事,张戌辰说道,“拍抛星星那场戏,那星星其实是组员送男朋友的礼物,颜色数目都讲究的圣诞礼物,最后抛的时候特别怕给她弄丢了,整个组里的人全都在地上捡星星”。
从采访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资源有限还是镜头的拍摄难度都没能阻碍同学们对影片质量的追求,对拍摄一部好影片的热情。剧组里每一个成员因为同样的梦想团结在一起,努力完成一部作品本身就是件难忘的事。一部短小的影片,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往往一样可贵,同时,在其间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匪浅的,相信这于每一个参与其中,付出心血的同学而言,一定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本文标签: